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必须牢记100个高频考点(4)
数学微课 | 语文微课 | 英语微课 | 化学微课 |
道法微课 | 历史微课 | 物理微课 | 生物微课 |
地理微课 |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
(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6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7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7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72.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4.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中国梦,要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75.做自信的中国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76.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正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77.创新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蒸汽机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创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78.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79.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80.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81.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8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83.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8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8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86.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88.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9.走绿色发展道路
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9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91.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9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人民利益的维护离不开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实现离不开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3.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94.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和紧密联系的世界
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生产过程,共同完成商品生产。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生产者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和渠道把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在更广阔空间进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的商品。
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96.正确对待不同文化
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与情感。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的文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面对多样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97.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9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例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99.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担当与贡献
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极采取行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发挥了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100.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中国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完)
往期分享: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长按识别二维码
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
2020年最新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7套/疫情专题